湿地与人生:《选美中国》与一群毕业生的20年故事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5年第10期

标签: 水文地理   基础地理   

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而言,大学毕业往往是一个独特的“分水岭”,青年从校园走向社会,寻找他们的职业理想和生活方向。在这个时期读过的书,遇到的人,可能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人生。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的“选美中国”特辑出版,在全国各个大学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我们邀请了4位在2005年前后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毕业生,在他们带有“湿意”和“诗意”的回忆中,《选美中国》是难忘的纪念,也是诸多人生故事的见证。

20年,从清华工科到自然生态摄影师、野生动物研究者

赵超
自然生态摄影师
野生动物研究者

我的高考是在北京101中学考的,印象深刻的是考场旁湿地的蛙声。虽然大学是在清华读工业工程专业,但我却一直对摄影和户外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四时,我花2个月的时间遍访川滇,为了省钱各种搭车,拖拉机、油罐车、翻斗车都有,拍摄了100多卷反转片,并在清华蒙民伟楼举办了个人影展《青藏以东》。

川滇的大美自然,特别是若尔盖湿地的美,深深地震撼了我。湿地上绽放的野花犹如满天繁星,花湖中则开满了绚丽的花朵,“花毯”随水波抖动。在这次旅行之后,我正式思考未来是否能以摄影为生。机缘巧合,在朋友的介绍下,2004年秋天我真的成了《中国国家地理》会员活动部的一员。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