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好儒” 他们创造了“以贾衍文”这种文化发展的模式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4年第01期 作者: 张小坡 武倩
徽商素好风雅,十分重视与文人雅士的交往
图为清代叶芳林、方士庶所绘的《九日行庵文宴图》,描绘的是1743年重阳节,扬州的徽商和文人在行庵举行诗会的场面。画家至少画下了四位徽州大盐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汪玉枢,程梦星,分别是左起第四、第八、第六、第七位;右起第四位为浙江钱塘人厉鹗,清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这座行庵位于扬州天宁寺西隅,是马氏兄弟出资购买的。此画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图为清代叶芳林、方士庶所绘的《九日行庵文宴图》,描绘的是1743年重阳节,扬州的徽商和文人在行庵举行诗会的场面。画家至少画下了四位徽州大盐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汪玉枢,程梦星,分别是左起第四、第八、第六、第七位;右起第四位为浙江钱塘人厉鹗,清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这座行庵位于扬州天宁寺西隅,是马氏兄弟出资购买的。此画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徽商,亦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是指历史时期徽州府具有全国性重要影响力的商人集团。徽商在宋代就已声名远播,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其经营的足迹从徽州本地扩展至全国,可谓东抵淮海,西至滇黔、关陇,南至闽粤,北达幽燕,甚而远至海外的日本、东南亚等地,成就了“无徽不成镇”的神话。他们经营的行业几乎无所不包,以盐业、典业、茶业和木业为大宗,兼及粮食、布匹、生漆以及笔、墨、纸、砚等。徽商积累起雄厚的资本,翘楚辈出,引领中国商业发展潮流三百余年,创造了中国经济史上的奇迹。
徽商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浸润与影响,逐渐形成“贾而好儒”的群体特征,赢得了儒商美名。“贾为厚利,儒为名高”,徽商既是具有经营才能的商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也是具有鲜明文化特质的文人。他们崇儒重文,素好风雅,搏击商海致富后,将大量资本投入到各类文化事业中,热衷于建造书院、资助文人、刊刻书籍等文化活动,成为推动徽州文化繁荣的“酵母”。也正是在徽商这个酵母的催化下,明清徽州科举教育发达、人文学术兴盛,在绘画、篆刻、医学、戏剧、建筑、工艺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