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玉器揣摩凌家滩人的宇宙观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4年第01期 作者: 徐红霞 张敬国
1985年秋日的一天,凌家滩村村民在葬坟时发现了许多石器、玉器。当地文化站站长李余和向含山县文物管理所报告,文管所靳永年(已故)立即到合肥市向安徽省文物考古所进行汇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敬国先生接待了他们。张敬国先生见到如此精美的玉器和石器,便向所部作了汇报。第二天,省考古所派一室主任杨德标先生(已故)和张敬国先生前往凌家滩村调查,两人的调查结论却不同:杨先生认为是窖藏,张先生认为是一处重要遗址,应该进行试掘。但当时省考古所明确表示没有经费试掘。一年后,张敬国先生主持国家文物局苏鲁豫皖课题结项,还剩3万元经费,他向所里提出利用这3万元进行试掘,所里同意此方案。于是,1987年6月进行了第一次试掘。一个5000多年前的古老遗址就这样被揭开了。
凌家滩是中国史前制玉的第一个高峰 形成完善了几乎涵盖后世玉石器制作的绝大多数工艺
凌家滩出土的一些特殊玉器,是当时宗教礼仪活动的反映。如带有八角星图案的玉版、玉龟、玉人、龙首形器等,包含的文化意义极其重要,体现了远古文化非同一般的发达,是文明因素的重要体现。凌家滩社会在此前的基础上,形成完善了几乎涵盖后世玉石器制作的绝大多数工艺,一系列产品展现出理念、造型、技术上的大量创新,出土的玉龙、玉鹰、玉人等玉器,代表了当时中国制玉技术的最高水准。凌家滩玉器的种类丰富多彩,已超过30种,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绝大多数出土于墓葬中,其中大部分具有礼仪性质,不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本图是2007年发掘07M23大墓时的场景,下图,是张敬国(图中右一)等人将07M23墓顶上压的大玉猪取回工地清洗的情景,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史前出土最早、体量最大的玉猪,重达88公斤。猪的崇拜在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考古学者们对此讨论不休。
凌家滩出土的一些特殊玉器,是当时宗教礼仪活动的反映。如带有八角星图案的玉版、玉龟、玉人、龙首形器等,包含的文化意义极其重要,体现了远古文化非同一般的发达,是文明因素的重要体现。凌家滩社会在此前的基础上,形成完善了几乎涵盖后世玉石器制作的绝大多数工艺,一系列产品展现出理念、造型、技术上的大量创新,出土的玉龙、玉鹰、玉人等玉器,代表了当时中国制玉技术的最高水准。凌家滩玉器的种类丰富多彩,已超过30种,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绝大多数出土于墓葬中,其中大部分具有礼仪性质,不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本图是2007年发掘07M23大墓时的场景,下图,是张敬国(图中右一)等人将07M23墓顶上压的大玉猪取回工地清洗的情景,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史前出土最早、体量最大的玉猪,重达88公斤。猪的崇拜在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考古学者们对此讨论不休。
张敬国(图中右一)等人将07M23墓顶上压的大玉猪取回工地清洗的情景。
凌家滩文化是华夏文明进化过程中发生革命性变化的阶段
凌家滩遗址墓葬随葬品有丰有寡,说明凌家滩文化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社会分工以及贫富分化的差距。玉器占据凌家滩遗址墓葬随葬品70%以上。凌家滩遗址玉器随葬品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造型之独特,工艺之精湛,玉质之精美,纹饰之神秘,堪称古国时代的奇迹。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