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会最深的梅花 春花而非冬花,凌寒却不耐寒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3年第12期 作者: 胡涛 

标签: 基础地理   土壤地理   生物地理   

在我国许多的文艺作品中,梅花被塑造成了凌寒傲雪、坚贞不屈、逆境抗争的文化形象。受此影响,很多人认为梅是非常耐寒的植物,甚至还有人误以为梅是隆冬时节盛放的花。情况果真如此吗?历史上梅花的文化形象是怎样形成的?梅真的是耐寒植物吗?梅花究竟什么时候绽放?在我国哪里又能见到最佳的赏梅景观呢?

“冻蕊凝香色艳新,小山深坞伴幽人。知君有意凌寒色,羞共千花一样春。”这是唐代诗人陆希声所作的《梅花坞》,诗人以花比人,以梅言志,借凌寒的梅花不与其他春天花卉同时开放,来表达对高洁之士不与凡庸之辈为伍的叹羡和对特立独行、超凡脱俗品行的赞赏。

从古到今,我国的音乐、美术、文学等诸多的文艺形式中,赞美梅花的作品不计其数。我国文化中自古就有以花比德,将花木人格化的传统,在文人心目中,梅花多是拥有“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傲骨形象。受这些文艺作品的影响,许多人认为梅是耐寒植物,甚至是在冬雪中盛放的花。其实,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责任编辑 / 线朝华  图片编辑 / 线朝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