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又珍稀 我的洞穴步甲发现记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2年第09期 作者: 田明义 

标签: 生物地理   基础地理   

我国是一个喀斯特地貌广布的国家,大约有50万个溶洞资源。因为封闭的环境,这些溶洞就像一座座“生态孤岛”,演化出了极为独特的生物群落。华南农业大学田明义教授带领的团队,在我国洞穴生物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单发现的洞穴步甲新种,就占了全国已知种类的一半以上,并且这些洞穴步甲都是特有种。在本文中,田教授将为我们讲述他的洞穴生物考察和发现故事……
洞穴步甲数量稀少,在野外采集标本需要靠运气
一只红棕色的洞穴步甲趴在钟乳石上,正在用它长长的触角“打探”周围的动静。如果仔细观看就会发现,这只洞穴步甲的眼睛已完全退化,也就是说,它看不见外界的环境,因此也被称为“盲步甲”。事实上,为了适应黑暗的洞穴环境,它已成功地“抛弃”了自己的眼睛。这只洞穴步甲最初是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的一个洞穴里(为避免被盗猎者盯上,本专题涉及到的洞穴步甲所栖息的洞穴名称均做模糊处理),被贵阳海峡探洞队程广源等人发现,后经华南农业大学田明义教授等鉴定为一个新物种,命名为“程广源华盲步甲”。洞穴步甲数量十分稀少,要想在野外采集到一件标本,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我们无意中发现的洞穴步甲新种,成了全球十大新物种之一

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都安县)安阳镇,盛夏的一个早晨。

驾驶着我的“宝马”——那辆带我跑遍大江南北的黄色“陆风”越野车,先沿210国道一路往南,到达与南宁市马山县交界的红水河北岸时,左转沿211省道向东行驶。我们来到了一座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因存在非法采集、买卖洞穴动物现象,该村庄名称暂不公开)。南宁“黑洞”探洞队的洞友“蜗牛”(探洞界人士多以雅号代替真名)告诉我,村子附近有一个溶洞,洞口就在村后的半山上。我们一行人跟随向导老蓝(当地一位50多岁的村民),沿着一条依稀可辨的羊肠小道,朝溶洞蹒跚而上。

责任编辑 / 雷东军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