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潮汕派” “省尾国角”的一块遗落拼图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2年第07期 作者: 闲章 苏润 

标签: 文化地理   基础地理   

说起土楼,人们往往想到的标签便是福建、客家。然而,少为人知的是,在被称为“省尾国角”的广东潮汕地区,竟也存在着大量的土楼。它们十分低调,少有宣传,同时又异彩纷呈,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有趣混搭。深入探寻这片古老民居的“遗落之境”,也从一个新的角度推开了潮汕山海间的文化和历史之门。

如果你是一个对传统民居稍有兴趣的人,大约都听说过福建土楼(夯土筑成,全封闭)或梅州围龙屋(半封闭),这些强势而鲜明的地方符号和景观,在大力的宣传报道中,已渐渐成为地方的文化名片和魅力形象代表,也是远道而来的游人们不可错过的打卡景点、照片主角。

土楼这种特殊的建筑模式,以福建最为著名,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也有大量的土楼。图为潮州饶平县三饶镇南联村的里秀楼,修建于清乾隆年间,由贝灰三合土筑成,墙体泛灰而被当地人称为灰楼,建筑使用了许多具有潮汕地方风情的装饰手法,如五行山墙、潮州木雕、嵌瓷等,可谓是土楼“潮汕流派”的典型代表。这座土楼在巅峰时曾有数百人居住其中,如今住户已大大减少,且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距离里秀楼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座中国最大的八角形土楼道韵楼。在潮汕地区,拥有数百年历史、形制多样、独具特色的土楼还有很多。

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山海铺展,历史深厚。我去过多次,也曾自以为领略过正宗的潮汕风情和地方风华——工夫茶和种种美食,精致繁复的嵌瓷、木雕……至于当地最有存在感的主流村落建筑,则是一种类似北方的四合院(当地称为四点金,四角各有房屋而得名)或三合院(当地称下山虎,三面房屋一面墙,门楼为嘴,后厅为肚,耳房为爪,整体后高前低,如下山猛虎)的厝。它们有着极其相似的外观,格局方正,大片大片整齐铺展在大地上。如果你驾车或乘火车,穿越广袤的潮汕滨海平原时,它们就像是一支支训练有素的仪仗队或等待检阅的军队掠过车窗两侧。如果从高空看,则像是成百上千的瓷砖或棋盘格,密集拼贴在大地上,壮观极了。再配以精致的砖雕、石雕、金漆木雕以及繁复华丽的嵌瓷工艺,我以为,这便是世人所说的“潮州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州百姓家”的潮汕民居的真正风采了。

责任编辑 / 陈惊鸿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