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人间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2年第07期 作者: 单之蔷 

标签: 基础地理   基础地理   

当看到摄影师举着相机对着雪峰时,我就想起电影中有人举着手枪,指向对方

作为一位摄影师,当你把摄影的目标定位为拍摄世界上8000米的雪峰时,你会怎样去实施你的计划?我真的遇到了几位摄影师,他们把自己的摄影目标定位为拍摄世界上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雪峰。他们一遍遍地去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因为14座8000米的雪峰几乎都集中在这两条庞大的山脉中。可以说几年过去了,他们拍了无数的8000米雪峰的影像,但我觉得他们都没有获得明显的成功,用今天网络时代的话说就是他们拍摄的这些影像并未给他们带来明显的流量,亦未获得大的影响力。究其原因,我认为他们对待自然,审美的观念还是传统的,还是沿用大部分自然风光摄影师惯用的态度,当他们用相机表现他们对自然美的欣赏时,选取的表现对象还有构图方式都未能突破藩篱,因此他们的摄影不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冲击……

提起珠峰,一些固有的概念和理论便会不自觉地进入你的头脑。我们很难不带前提,不受已有成见的影响去看待珠峰。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一个概念就是“海拔”,人们用海拔这个概念把全球的山峰排了名次,结果珠峰成为世界第一高峰,全世界有14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受到了人们的推崇。由此引发了登山热、旅游热,还引来了无数摄影爱好者。本文作者单之蔷与摄影师王宁来到珠峰脚下,当山顶出现“日照金山”的壮丽景象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架起相机开始拍摄(摄影/雷东军)。
他们这种对待自然景观的态度,其实是把自然当作对象的“对象化”的思维方式,他们的摄影是一种“对象化”的摄影。他们这些外来人对珠峰的这些反应,并不是一种天经地义的正常反应。而当地人对这些8000米以上雪峰的反应与他们完全不同,二者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一个是对象化的世界,一个是生活的世界。图为卓奥友雪峰(海拔8201米,世界第六高峰)下的定日县岗嘎镇协嘎村,藏族女孩巴旦正在屋里专心织布,完全不为窗外的美景所动。她与卓奥友雪峰的关系,不是一种“对象化”的关系,而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共存的关系。上下两幅图片形成一种对话,它们分别映射着两个世界,一个是头脑中带着一整套科学概念和理论的人与珠峰组成的对象化的世界;另一个是原住民与雪峰形成的生活的世界,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早已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这里是他们的家园,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那么什么是传统的风光摄影师惯用的对待自然的态度呢?我将其概括为:对象化的审美态度。所谓对象化就是当自然景观矗立在你的面前,与你相对时,你在意识中将其表象化,把它外形形式化地在你的意识中建构起来。对象化的审美就是在完成上述过程后,你将自己认定为主体,把自然景观设定为客体,然后对其审视、品评、体味,并由此获得心里的愉悦……对象化的摄影就是在上述过程的最后,端起相机,对着已经建构起来的自然景观“咔嚓”按动快门,这就是“对象化的摄影”。这种摄影的极致,就是证件照。还有的照片用手指向对象,或用手举着或者捧着对象……每当看到这样的照片时,我就想起电影中有人举着手枪,指向了对方,他就要开枪杀死对方了。当摄影师举着相机,指向自然景观时,他会不会“杀死”自然的美呢?

责任编辑 / 张琪  图片编辑 / 蔡东兴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