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如刀削,形似板薄 寻找中国的墙状山
地球陆地表面起伏的山岳,被自然的力量塑造成各种模样,有的如神圣殿堂的金字塔,有的如尖峭突兀的方尖碑,还有的如空中楼台的桌状山……在这些山形中,有一种壁立如挡板、山薄似刀刃、蜿蜒像长城的墙状山,也值得人们去关注。各种形态石峰山峦的形成,都可以看成是整体的岩层或岩体被侵蚀切割分离的结果。这些石峰山峦究竟呈现何种形态,既和切割分离的过程中所依循的岩层、岩体中裂隙(地质学称为层理或节理)的空间形态有关,也和切割分离过程中不同的侵蚀发展阶段有关。岩层、岩体被切割分解,最容易沿着垂直方向的裂隙进行。一方面,大气降水和地表流水,容易沿着垂直裂隙渗透、冲刷;另一方面,岩石也很容易受重力作用沿此发生崩解。当某一走向的垂直裂隙特别发育时,就会把岩层或岩体切割成墙状山岭。岩层、岩体在被侵蚀的过程中,会由较完整的山原逐渐过渡到城堡状的方山,进而发展成墙状山,最后形成孤立的石峰、石柱、残丘,呈现不同侵蚀程度的地貌景观组合。因此,墙状山往往不会单独存在,它常常是侵蚀地貌组合的一部分。除了受岩层、岩体中的裂隙控制形成的墙状山外,竖立的沉积岩层中有特别坚硬的岩层,或者花岗岩等岩浆侵入岩中有特殊的岩墙,都可以因抗风化能力较强而突出地表,形成墙状山。墙状山的中文命名方式,可与桌状山类比,也有学者将墙状山称为峰墙,其命名方式类似于峰丛、峰林。墙状山这一名词适用于尺度较大的墙状山岭、山峰,它们的相对高度多在数十米或几百米,岩体倾角近90°,两壁垂直,山体上下近乎等厚,厚度只是高度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沿一定方向延伸且走向稳定,如果高度仅数米或十余米,则不能称“山”,可以称“石墙”,这是地貌尺度上的差别。
阿切斯、宰恩、布莱斯峡谷:美国西部国家公园中的红层墙状山
说起典型的墙状山,可能很多去过美国西部的人都能记起这里色彩红艳的墙状山体。的确,美国西南部的科罗拉多高原,虽然干旱而荒凉,但却是奇景迭出之地。在犹他州的阿切斯(拱门)、峡谷地、宰恩(锡安山)、布莱斯峡谷等国家公园,以及科罗拉多州的弗德台地等国家公园和新墨西哥州的船舰岩的红层地貌中就有许多壮丽的砂岩墙状山,这些墙状山大多高达数百米,绵延近千米。
责任编辑 / 线朝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