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深山“诊”黄龙 关于“龙鳞之疾”的“医师手记”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1年第07期 作者: 刘馨泽 

标签: 基础地理   地质地理   

黄龙,闻名中外的高原冷水钙华景观群,以绝美的钙华池群而著称。然而近年来,黄龙开始出现大面积的钙华池黑化现象,仿佛一片片龙鳞正在变黑、破碎和脱落,对景观之美产生了重大威胁。从2018年6月开始,水文地质专家刘馨泽和他的团队在三年间“把脉问诊”黄龙,在他们投注心血和充满创意的诊疗下,患病的“龙鳞”逐渐恢复为明亮的金色或白金色,光华重现。神龙是如何重披金甲的?黄龙医生刘馨泽为我们带来了问诊黄龙的“医师手记”。
黄龙病历
症状及病因:
因失水等原因导致部分地区钙华黑化、退化
诊疗时间:2018年至今
诊疗团队: 黄龙管理局科研处及四川省地矿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科研团队
黄龙是世界珍稀的高原冷水钙华景观,近些年来,部分地段出现了黑化现象,就像是巨龙身上原本光华闪耀的“龙鳞”出现了发黑、破碎甚至消失的病状,给“人间瑶池”黄龙带来了危机。钙华形成和钙华破坏是两种相对作用并交织在一起的自然现象——钙华形成是钙华沉积作用在物理、化学、生物多种因素复合影响下,形成较为致密的层状钙华或块状钙华,为钙华水体景观形成的基础。除钙华沉积外,还有化学溶蚀、生物溶蚀、温差风化、冰劈作用、根劈作用等其他地质营力,会使钙华趋于松散。当破坏营力占据上风,钙华沉积作用停止,显现在地表便是大量地表水漏失,钙华失水黑化,主要原因是水生藻类死亡、气生蓝藻生长,风化作用不断增强,表层钙华接着便会解体、沙化,使景区内形成“斑点状”的黑色钙华,破坏景观完整性和品质。图片中的右上方区域就是退化的黑色钙华。

黄龙景区位于四川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这条由钙华形成的“长龙”有3.6公里之长,它身处的“龙宫”则是岷山主峰雪宝顶山下一条南北走向的第四纪冰川谷地。

这一方山河是钙华的宝地,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形成溪水奔流而下,有些通过上游连片分布的碳酸盐岩山区渗入地下,在黄龙高处转花池等地带上升形成大规模的泉群。这种水体含有大量碳酸盐矿物等物质,为钙华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来源。可以说,特别的泉水与黄龙后沟的溪水一起,共同成为黄龙钙华生成、演替的“第一推动力”,是钙华景观的“生命之源”。

责任编辑 / 刘乾坤 陈惊鸿  图片编辑 / 王彤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