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建文化名楼 重现了文学景观,却争议不断
登上岳阳楼,可以眺望“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洞庭湖,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将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湖光山色与天下忧乐的仁人之心相结合,赋予了岳阳楼独特的精神内涵。在范仲淹之前,还曾有众多杰出诗人登上过岳阳楼,并留下了一流的文学作品,历代题咏岳阳楼的名篇不胜枚举,岳阳楼也因文学作品成为了天下闻名的文化名楼。
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楼是一种出现频率非常高的意象,楼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登高远眺的平台,当文学家登楼俯览山河时,往往会借景抒怀,借物言志,因此很多名篇、名句、名人便都与楼产生了关系,这些因文学作品和名人典故而扬名的楼被称为文化名楼,它们多成为了一地的地标符号和文化象征。想必很多人到武汉后都会去黄鹤楼上一览“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江城风光。抵临洞庭湖时,又都会去岳阳楼上凭栏观湖,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感慨。身处南昌,登临滕王阁观赏赣江两岸“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江湖风光也是很多人的选择……文以楼出,楼以文名,吟咏楼阁的诗赋不胜枚举,正是有这些名篇、名句、名人的加持,一座座楼阁才成为了文学史上重要的景观。仅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等人编著的《中华名楼大观》一书中就收录了171座名楼,而这其中还未包括江苏镇江的北固楼、徐州的燕子楼和四川阆中的滕王阁等名楼,可见历史上的文化名楼数量之多,灿若星辰。
由于古代楼阁多是土木结构,经过岁月风霜的侵蚀和战争烽火的毁坏,一座楼想要保存下来着实困难,它们往往随历史的尘埃一同消散,但人们却从未停止过重建名楼,一旦条件允许,地方政府往往会重建文化名楼,树立起文化地标。近些年来,这一现象尤为明显,不仅被毁掉的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九江浔阳楼、运城鹳雀楼等纷纷重建,就连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南京阅江楼等也被新建。一时间,从南到北,自东至西,上百座仿古的文化名楼拔地而起,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
责任编辑 / 线朝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