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藏北地书”
——解读青藏高原生物演化的化石密码
一位参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科考队员正在用地质锤敲开页岩,期待找到古生物化石。这些层层叠叠的岩层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地质历史信息,其中的生物化石更记录着数千万年前藏北地区的生物信息及其所蕴含的环境意义,对于研究青藏高原的形成历史和由此伴随的生物演化、迁移扩散的过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摄影/李婧
“咣咣”,地质锤的一端为柱形,敲来有些沉闷;“叮叮”,另一端呈鸭嘴状,敲来听着清脆。钝的一面震出纹理,尖的一面遇缝劈下,一整块页岩就如同一本被随意翻开的书,两片原本紧密贴合在一起的书页就露了出来。
“今天上午尽瞎忙活了,还没有敲化石呢,手痒痒了。”苏涛下手干脆利落,敲击几下便破开了一块页岩。他指着其中一块上的深褐色小黑点说:“如果在被剖开的岩石上看到这种深褐色的东西,或者有很明显形状的东西,就要仔细留意了,因为那很可能就是一块化石。”古生物学是一门基于材料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就是化石。而要找到化石,却需要一连串的偶然来链接。苏涛说:“一块化石历经千万年的地质变化方能形成,然后再在这辽阔的荒原上被人类发现,这样的几率实在太低了,所以每块被发现的化石都是幸运的,更是我们这些研究者难得的缘分。”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