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租界 西方商业文明 在中国内陆的萌芽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9年第01期 作者: 杨宝璐 王大鹏 

标签: 文化地理   基础地理   

站在汉口江滩,目光越过行人与车辆川流不息的沿江大道,一片错落有致的欧式建筑群像一朵瑰丽而又奇异的花,静静绽放着。那是百年以前汉口开埠留下的产物,它们曾是这座城市的伤痕,也为这座城市带来全新的制式与气象。百年之前,租界作为海洋文明与武汉本土碰撞的产物,形式上与这座城市格格不入,由此萌发的开放性与现代性却深深植根于武汉的血脉。
武汉如今的面貌,融汇了本土精神与西洋气象
汉口租界区的核心建筑江汉关大楼(现武汉海关大楼)临长江而立。如今,江上的轮渡与西洋建筑、摩天大楼浑然一体,共同构筑起武汉多样的底色。1861年,西方列强在汉口开埠,租界地开辟,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在此交流碰撞。尽管“租界”意味着屈辱的历史,却在客观上促成了汉口的城市转型,而这一令人爱恨交加的历史时刻,在后来被视为汉口近代繁荣的起点。

今天,人们提起汉口,大多只将其认作“武汉三镇”之一。其实,历史只有短短500多年的汉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汉口凭借着连接长江、汉江、洞庭湖水系的航运优势,成为举足轻重的商品集散地,其中,以盐、粮、木材、茶叶、棉、布为主要货物。清朝康雍年间,各地商贾货物云集汉口,形成了繁华的商业区,其中又以盐行、茶行、药材行、粮食行、棉花行、油行等行业为佼佼者。清代诗人查慎行曾有诗云“南行控巴蜀,西去连鄢郢”,描写的便是汉口四通八达的航运盛况。到了清嘉庆年间,汉口已经发展成为与河南朱仙、江西景德、广东佛山并称的四大名镇,位居全国商业重镇之首。

责任编辑 / 张妍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