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康前史 清臣赵尔丰对“川边”的经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8年第10期 作者: 聂作平 

标签: 地理人物   

川、滇、藏、青交界的这一片土地,是汉、藏、羌、彝等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在一百年前,这里被称为“川边”,清廷为稳定西藏、经营川边,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在巴塘设立川滇边务大臣衙门,任命赵尔丰为川滇边务大臣。自那时起,直至1911年12月22日遇难,赵尔丰度过了他的人生中最辉煌、也最具争议的仕途岁月。本文简要回顾了赵尔丰对“川边”的经营,描述了这位最早提议“西康”建省的清朝官员所处的时代,和他对国家统一作出的贡献。
赵尔丰骑马巡视川边
光绪三十年(1904年),建昌道赵尔丰向四川总督锡良上“平康三策”,这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经营西康的计划,其核心内容是改土归流,西康建省。1905年,赵尔丰被朝廷委派去平定一场位于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的土司叛乱。自那以后,赵尔丰便将自己的仕途与“川边”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川边地区的范围与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及西藏昌都市大体相当)的稳定与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下图为赵尔丰马不停蹄巡视川边地区的情景。绘图/李晟

桑披寺包围战

后来,历史已然证明,1905年冬—1906年夏那一场旷日持久的包围战,不仅将对指挥者赵尔丰的仕途和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也将对整个康藏地区乃至横断山地区此后的格局与流变,产生同样不可估量的影响。那一年,赵尔丰61岁,受朝廷委派,负责督办军务。他要督办的军务,是协同提督马维琪,平息一场由土司发动的叛乱。

包围桑披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的战斗已经持续了四个多月。局势发展对赵尔丰非常不利。尽管在武器上占尽优势,但由于孤军深入,后勤补给线长达上千公里,每一粒粮食、每一颗子弹都来之不易。并且,更为严峻的是,被赵尔丰视为生命线的补给线已被叛军截断,他的将士们只能依靠树皮和草根充饥。而叛军据守的桑披寺,耸立在乡城外一座险峻的大山山腰,墙高院深,粮草充足,易守难攻。

责任编辑 / 刘晶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