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沉银
八大王的宝藏终见天日
标签: 考古地理
时间和江水让原本白花花的银子变得和石块无异
考古人员在江口镇的沉银遗址现场拣选文物,在泥沙石块中发现了大块银锭。由于在江水中浸泡了300多年,这些原本雪白的银锭已经失去了往日芳华,变得通体乌黑。不细看的话,很容易把它们当成大大小小的石块。
摄影/陈燮
考古人员在江口镇的沉银遗址现场拣选文物,在泥沙石块中发现了大块银锭。由于在江水中浸泡了300多年,这些原本雪白的银锭已经失去了往日芳华,变得通体乌黑。不细看的话,很容易把它们当成大大小小的石块。
摄影/陈燮
重50两的银锭多达上百枚
遗址现场,经考古人员清理后展示的50两银锭多达上百枚。当时1两合今约37克,50两也即约1.85公斤,应是张献忠掠自明朝府库的税银。晚明时期,征收到官府的税银需要重新熔铸,一般是铸成50两的银锭,解运时放在木质的银鞘中。这些大银锭摆在一起,显得颇为壮观。摄影/江宏景
遗址现场,经考古人员清理后展示的50两银锭多达上百枚。当时1两合今约37克,50两也即约1.85公斤,应是张献忠掠自明朝府库的税银。晚明时期,征收到官府的税银需要重新熔铸,一般是铸成50两的银锭,解运时放在木质的银鞘中。这些大银锭摆在一起,显得颇为壮观。摄影/江宏景
2016 年11月25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岷江岸边,重型卡车运来一车车砂石,倾倒在江中,十几台挖掘机来回填土、夯实,将湍急的水流阻断,修建围堰。12月12日深夜,一条长约1500米、宽约150米的围堰,将一块狭长水域与岷江分隔开来。
这里是江口沉银遗址发掘现场。2016年11月,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江口沉银遗址保护范围南至岷江大桥南1000米,北至两江(锦江与岷江外江)汇合处向北500米,南北外延500米,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本次发掘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围堰既成,几十台抽水机日夜不停地工作,围堰里的水位越来越低——公元1646年的那场鏖战以及八大王张献忠的宝藏,似乎就快水落石出了。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