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曾是中国最大的沿海省
标签: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吉林:最大的沿海省与“望洋兴叹”的内陆省
160年前,吉林省在我国的版图中还是最大的沿海省(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它拥抱着两个海: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它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和一个比台湾岛、海南岛大得多的岛屿——库页岛,还有着沿海星罗棋布的岛屿。沿海岸线,有着许多优良的适宜建造海港的海湾,从这里出发可以直接航行到俄罗斯、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可穿越太平洋,到达加拿大、美国的西海岸……这一切并不是中国人关于版图的自我臆想,而是在1689年9月7日中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平等的条约)中被确定下来的,而且这个版图在1718年的清康熙《皇舆全览图》中也被清晰地标示出来。这个由《尼布楚条约》确定下来的中俄之间的边界,也符合一个重要的规律:假如地球表面大致平坦,那么人类的迁徙和文明的扩张一般都是沿着纬线前行,即按东西(或西东)方向进行。因为沿着纬线方向太阳辐射的热量大致相同,导致自然环境相似,也就是气候、植被、动物、土壤等相似,因此人类和文化的迁徙与扩张才容易成功。因此俄国从北纬55度的寒冷地带由西向东扩张一直到了堪察加半岛,甚至越过了白令海峡到了北美洲的阿拉斯加,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符合规律。但是后来俄国的扩张却突然掉头南下,围着中国陆地版图的“鸡头”转了一圈,一直延伸到日本海沿岸的海参崴。这就违背了规律。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清朝时期,吉林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清顺治十年(1653年),清政府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统辖吉林地区,吉林省开始建置。康熙元年(1662年),宁古塔昂邦章京改称“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1757年,再改称吉林将军,吉林开始作为行政区划的名称。对于吉林省行政区划变迁的历史,我们可以通过三个重要时期的地图来认识。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时,吉林疆域的北部和东部都直抵海洋,黑龙江口外的库页岛也在其辖区内。咸丰二年(1852年),俄国侵占库页岛,六年后俄国又通过《瑷珲条约》侵占吉林黑龙江下游大片土地,之后仅仅两年俄国又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完全占有了吉林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接下来清政府同俄国进行了乌苏里江口向南至图们江口的一系列勘界立碑,又损失部分领土,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吉林行省成立,吉林已经由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变成了没有一公里海岸线的内陆省。民国时期及建国后,吉林省区范围几经变化,现在吉林省的面积只有19万平方公里,和百年前丢失的领土面积无法相比,只能遗憾地成为中国距海最近的内陆省,距海最近处不足3公里。
从1858年的《瑷珲条约》开始,到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再到后来一系列的补充条款,吉林一步一步地丢掉了大片沿海的领土,直至最后丧失殆尽,终于吉林从沿海第一大省变为一个内陆省。这就是俄国掉头南下的结果。
责任编辑 / 李欧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