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建筑:充满政治意味的符号和秘语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7年第03期 作者: 蒋蕾 

标签: 文化地理   

长春街头的老建筑中,伪满时期的建筑占了很大一部分。它们有的显眼,有的普通,但无一例外地内涵丰富,承载着伪满执政者的勃勃野心和政治意图。作为一位伪满研究者,作者试图破解潜藏在这些建筑中的历史秘密。

凝望长春街头的伪满建筑,我不禁想起伪满时期著名作家古丁与一位日本文人的对话。那是在1943年左右的“新京”(伪满洲国“首都”,现长春市),古丁与后来担任日本文艺春秋社社长的池岛信平闲聊,谈及这些新建的大楼,古丁说:“在某种意义上说,我对这是很高兴的。因为日本就是实力再强,也不可能把这些设施全部带回去。”池岛信平后来在回忆文章中写道,自己“倏然惊愕”。

伪满综合法衙拥有优美的弧形曲线和拱形窗
这座建筑曾是伪满洲国的最高司法机构——“综合法衙”。从这个角度看,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类似西方古堡风格的优美弧线和拱形窗户,这正是它最突出的建筑特征。历史建筑能否保留,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它的“通用性”,通用性差的如纪念碑,往往只有被拆除的命运,通用性强的则可改作其他用途。长春的很多伪满建筑被改作医院或学校等公共设施,这里现在是解放军第四六一医院。摄影/张卫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并于1932年扶植清末代皇帝溥仪建立起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其间所兴建的建筑被称为“伪满建筑”。长春作为“首都”,伪满建筑尤多。

责任编辑 / 付薇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