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吉林:吉林西部是水乡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7年第03期

标签: 基础地理   

打开一张全国等降水量图,你会发现吉林省的年降水量从东部山区的700—900毫米向西递减,到了吉林西部松嫩平原上的松原和白城,300—500毫米的年降水量几乎让这里一只脚跨进了半干旱区的范围。然而,从遥感图像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吉林西部泡沼遍地、湖泊星罗棋布,竟是中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不仅如此,第二松花江与嫩江在松原西北部相遇,霍林河、洮儿河、拉林河、伊通河等河流也都呈向心式汇集于吉林西部。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干旱少雨的吉林西部河湖纵横,宛如水乡?我们派出了两组记者,分别赶赴白城和松原,探查这个北方水乡的神奇之处。
图为向海湿地,它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境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向海湿地的西南面紧挨着中国最大的沙地——科尔沁沙地,但这里仍呈现一幅水乡情景:夕阳西下,两三渔人在湖泡里泛舟。摄影/孙君媚

吉林西部“富水”的秘密:低洼地带的吸引力

崔海亭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生态学系 教授

位于松嫩平原西南部的吉林西部,包括了白城和松原两市,这里西接大兴安岭山地,东临嫩江大拐弯和第二松花江,南有松辽分水岭(长岭—怀德—公主岭一线),北与黑龙江省的泰来接壤,总体轮廓呈蝴蝶形。吉林西部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内陆,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在300至500毫米之间,年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本区属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性的气候。

自中生代末期以来,大兴安岭东麓长期处于下沉状态,曾是古松辽大湖的一部分,随着气候变干和沉积淤填,大湖逐渐消亡;第四纪期间经历了长期的河湖沉积过程,部分地表又经风力改造,形成了地势低洼、中部湖泊星罗棋布、西南部沙丘连绵的冲积平原。本区西部海拔最高,大兴安岭山前丘陵台地海拔超过300米;南部松辽分水岭海拔约250米,略高于中北部,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总体向东北缓缓降低,在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第二松花江与嫩江汇流处降至最低,海拔只有130米,也是吉林省海拔最低的地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