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岸线:问道山间,寻仙海上
慢行山东半岛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6年第10期 作者: 盛文强 

标签: 水文地理   

山东半岛段的海岸,是“走岸线”路线中“仙气”最重的一段。奇特的海陆交错地貌,带来了山与海的奇观,超然于世外的胜景,也培植了海外仙山的传说。在山东半岛上慢行,思及仙人旧迹,俗念全消;登山临海之际,真有飘然出尘之慨。
体验者 盛文强(文字)
出生于青岛胶州湾内的一个海岛上,父母都是岛上的渔民。走出海岛、走出父辈命运的他,又选择以写作回归海洋。为了研究中国古代海洋文化,近年来奔走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之间,几乎走遍了中国海岸线。
体验者 侯贺良(图片)
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常年在野外拍摄,徒步成了习惯,即使在空中航拍,也会想着如果能在下面行走该是多么惬意。
黄河入海口有着全国其他任意一段海岸都没有的浑茫大气。黄河在这里呈扇面状铺展开来,冲积出了广阔的新生三角洲,其上湿地沼泽随处可见,河沟海汊交错纵横。在其中徒步,面对似乎怎么也走不出去的莽野,不由令人切身体会到自然的博大和人类的渺小。

在黄河入海口,看莽野湿地的大荒之气

从鲁北的滨州到东营的黄河入海口,行走在大地上,我开始时惊奇于这里的泥土黄里透红接近橘色,后来看了黄河,才知道这是黄河的颜色——脚下的这片平原,都是黄河的泥沙。滨州至东营一带的海岸,海水也被黄河染成了黄色,以浑浊的泥滩居多,谈不上什么海景,但身处这片莽野湿地,浑茫的大荒之气扑面而来。

在这片平原地带上,大海带来了盐碱,只有红荆条、黄须菜、蓬蒿等耐盐碱的植物才能生长,退海之地有着白花花的盐碱,宛如雪地,那么,红荆条就是雪地上的红云了。它扭曲盘旋的枝干,令我想起沙漠上的胡杨,都是历经磨难的树。在沾化县滨海镇,有千余亩的红荆林,穿行其中,红荆条那乱蓬蓬的一丛阴凉,是行走中最好的休息处。在树荫下抬头观望,可看到它一簇簇的如米粒大小的粉色小花,枝条则是暗紫色,枝枝挺立,可见其韧。

责任编辑 / 张璇  图片编辑 / 宋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