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的魅力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6年第10期 作者: 单之蔷 

标签: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走向沙漠 巴丹吉林连绵起伏的沙山,见证了一场不期而遇的缘分
当我登上巴丹吉林沙漠最高大的沙山——必鲁图时,我的徒步目标实现了,全世界已经没有比这更高的沙山了。但这并不是我此次徒步的最大收获,在沙脊的尽头,一根插在沙中的木棍吸引了我,我走过去,发现上边刻着“看到即是缘”和一串电话号码。后来我竟然打通了电话,知道了电话另一边的徒步故事。这便是徒步的魅力——“偶遇”陌生人,体验一场不一样的沟通与交往。摄影/宋文

徒步者就是要抵抗“去远”与“拉近”

近些年来,徒步开始流行起来,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徒步中来,一些城市的周边开始悄然出现步道系统。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本来就是距离的消失,地球村的出现。千里万里,瞬间即可沟通,空间被压缩了。有人说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就是“去远”和“拉近”。但徒步作为一种时尚的出现,好像是对现代社会空间压缩的一种反抗。徒步不是有意将压缩的空间“拉长”吗?现代科技要“去远”,徒步者显然是“求远”。有一次我去黄山,本来有缆车可乘,我偏选择徒步,一上一下,一天的时间过去了。记得下山时,一步一顿,眼前的路好像永无尽头。去张家界、泰山等地都是如此,去张家界那次记忆深刻,由于拒乘缆车,回程天色已晚,走在漆黑的森林小路中,美丽的萤火虫漫天飞舞,如豆的萤火一闪一闪,好像要为我照亮世界。

他这不是“徒步”,应该叫“散步”

尽管我有过许多徒步的经历,甚至有过一些极端的徒步体验,但对徒步我过去没有认真思索过,今天的思考也只是初步。

责任编辑 / 李欧  图片编辑 / 宋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