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选择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5年第01期

标签:

特殊的历史情结与地理格局,让河北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省份。然而,对于公众,尤甚是生活在北京的人来说:它的名字,那么耳熟;它的特征,又那么模糊。紧靠首都的河北非但没有被“照亮”,反而成为“灯下黑”之地,并衍生出一系列纠结、尴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河北的微妙”。

图1聚焦的是缔造河北GDP的重要功臣——钢铁业。2012年数据显示,河北钢铁生产能力超过全国总量的1/4。在迁安的某钢铁厂区,炼钢炉的火光与滚滚浓烟交织,“景色”蔚为壮观,通明的灯火让画面变得更加迷幻。钢铁业,被不少人认定为雾霾的重要污染源——拍摄者卢广也表达了这样的因果诉求。照片光线运用极佳,可惜它只是微观内容,很难让人一下子联想到“河北”。
与图1的“平视”不同,图2在拍摄时选择了不寻常的视角——垂直俯视。摄影师孙文博操控航拍器上的相机,用它的眼睛捕捉了这样的画面:一排排高层住宅鳞次栉比,排布成一大片茂密的建筑森林。这里并不是大城市社区,而是紧邻北京通州的燕郊镇,那里崛起了大量的楼盘,并成为60多万人口的聚居地。燕郊之微妙,是“河北微妙”的代表。这张视觉冲击力强烈的照片上,密集的楼宇扑面而来、狭窄的街道空荡无人。俯冲而下的视角下,画面充斥着一种让人难以喘息的压抑感,将燕郊“靠近北京,却远离生活”的特点表达得十分到位。它是一张出色的摄影作品,但因画面“拥堵”而无法成为合格的封面。
图3截取自一张由卫星拍摄的全球夜空图——因各地灯光亮度不同,而复合集成了奇妙的光亮程度分布图。据此,人们可判断某地的能源消耗、城市发展状况。简约纯净的画面,使长三角、京津冀两大城市群形成对照。遗憾的是,它只能展现城市轮廓,却模糊了省区界线,尤其无法突出主角“河北”的存在。
苦苦寻找封面时,我们最后想到了另一种视觉语言——地图。图4是一张鸟瞰视角下的京津冀三维地形图:河北的轮廓,像一只紧握的拳头,将中国的首都包裹在手心里;隆起的太行山、燕山山地,好似一个倒挂的“J”,恰与“冀”的拼音首字母巧合。在表达“河北的微妙”主题时,我们恰恰最需要这样一张地图来说话。制图完成后,编辑几乎一致认为:没有什么比它更适合做本期封面的了。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