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湟鱼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4年第12期 作者: 龙仁青 

标签: 湖泊   生物地理   水文地理   农业地理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因盛产湟鱼和湖中岛栖息着各种水鸟而闻名于世。在青海,无人不知湟鱼,在大饥荒的困难时期,青海湖周边的居民乃至全省人民依靠湟鱼度过了灾荒。如今,过度捕捞使湟鱼资源濒临枯竭,这种珍稀的物种是否能免遭灭绝的命运?
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它是个严重的“三高患者”——高寒、高盐、高碱,因此湖中能存活的生物寥寥无几,其中青海湖裸鲤最为特别。我们常见的鱼身上都长有鳞片,而青海湖裸鲤却是“裸”着的,浑身光滑细腻,当地人也称其为湟鱼。摄影/吴立新

青海的湟鱼有个更为正式的名字:青海湖裸鲤。这个名字,一是点出了它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的特产,二是说明了它在鱼类中的科属地位——鲤科裸鲤属,而令人饶有兴趣的还是这个“裸”字。之所以叫裸鲤,是因为它作为鲤科的一个类群,却和我们司空见惯的鲤鱼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我们常见的鲤鱼,身上长满了鳞片,鳞片密集有序地包裹在每一条鲤鱼的身上,而湟鱼,却是“裸”的。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的《西宁府新志》中便有“水中绕有鱼类,色黄无鳞”的记载。湟鱼浑身光滑,它在适应青海湖高盐、高碱环境的过程中为顺畅地排出体内的盐分鳞片不断退化,只有鳃盖与肩带衔接处和臀鳍两侧还有稀疏的特化鳞片。

湟鱼是青海湖唯一的大型经济鱼类,它生活在咸水中,悠然自在,却要到淡水河中产卵繁衍。每年4—7月进入产卵季节,环湖草原上那些流入青海湖的大小淡水河流中,便出现了浩荡的鱼群,它们拥挤在河流中,逆流而上,为的就是把自己的鱼卵产在河流中,在淡水中孵化、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再顺流进入青海湖。有关这一壮观景象,在民间有许多形象的描述,例如“半河清水半河鱼”、“骑马过河踩死鱼”等等。的确,如果在这个季节来到青海湖畔,河中密密麻麻在逆流中奋力游动的鱼群,能让人感受到在生命延续中所蕴含的那种无私和牺牲精神。

责任编辑 / 康静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