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春秋的感受为何这么深?
为什么“春”、“秋”两字出现的频率超过“冬”、“夏”?
有了像百度和谷歌这样的搜索工具以后,要研究一下成语中哪个字出现的频率高,似乎变得容易了。比如我想知道成语中春、夏、秋、冬这四个字各自出现的频率,用这些搜索工具就可以搜一下。结果在一个收录了41843条成语的成语网站中,春出现的频率最高,出现了102次;其次是秋,出现了97次,而且这两个字经常连用;包含夏和冬的成语,则分别出现了31和22 次。总的说来,春和秋出现的频率在成语中远远超出冬和夏。
春生秋杀,在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意象中,春的生机盎然和秋的肃杀凋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夜春雨后初绽的春花,树梢枝头上萌生的新芽,春给人带来充满了无限希望的未来(上图 摄影/傅静中);而木叶凋零,枯枝瑟瑟,熟透了的红柿子零落地挂在树上,这样的秋景确实让人看上去就不由得心生寂寥。
说到春秋,首先想到的是孔子修的史书《春秋》,这是记载了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鲁国历史的一部史书。据说那时春秋是史书的统称。看来早在公元前7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喜欢用春秋来代表一年四季了,甚至代表年代的更替、时代的变迁了。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