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和交通的“战争”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8年第08期 作者: 杨鹏 

标签: 观点地理   城市建筑   北京市   

围合之墙,不仅是中国人心中的情结,也是现实中“城“和“家”最显著的标志。从万里长城到紫禁城,从机关大院到住宅小区。形形色色的封闭型的新旧“大院”严重分割了中国的城市版图和交通肌理。北京,作为“大院之城”的典型代表,数以万计的大院造成了稀疏的公共路网、纷杂的“断头路”和不堪重负的干路,交通堵塞渐成痼疾。“大院军团”和交通的“战争”,历时漫长,逐步升级,日趋白热化。
北四环上的拥挤车流和庞大而空旷的大院形成了鲜明对比。形形色色大院的内部道路不对外开放,使得北京干道环路的交通压力巨大。1992年,中国第一条城市快速路二环路竣工,通车之日便是堵车之时。接下来的十几年时间,类似情况又在三环、四环、五环路上重演。

如果可以把全世界投影在一个平面上,并且清晰度足够的话,则会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全世界只有中国,尤其是北京,会呈现出无数个或方或圆的圈,且有大圈套中圈,中圈套小圈,小圈中还有小小圈的景象。这些“围合之墙”的巅峰之作,是世界奇迹万里长城和深宫森严的紫禁城。

把这张地图聚焦到北京再放大,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新旧大院和围墙分割了城市的肌体,导致路网稀疏,院内纵横的交通资源被大门一卡,与外隔绝。过去北京古代城池有四重,外城、内城、皇城、宫城皆有墙,仅门对外,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而今,在上下班高峰期,被“驱赶”到环路上的拥挤车流仿佛形成了一圈圈城市的新“城墙”,不少“著名”的堵车路段几乎是蠕动的停车场;加上放射干道不足,路口复杂,原本的立交桥和环路出口因为拥堵而变成北京的新“关卡”和“城门”。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