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日记
面对大海,一声叹息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0年第10期

标签: 岛屿   三沙市   水文地理   生物地理   

从2009年4月起,本刊编辑部就组织了一支由水下摄影师和文字作者组成的队伍,数次前往中国最南端的那片领土——南沙群岛。他们一次次登上岛礁,一遍遍地潜入海底,他们的文字和图片第一次全面、生动、逼真地揭示了南沙群岛水上和水下的秘密。他们的报道告诉我们:南沙群岛有着无与伦比的美丽,富可敌国的石油资源,她是中国的“大堡礁”,更是中国的“波斯湾”……但是那里的现状,却让人扼腕叹息。
湛蓝的海面上一座简朴而凝重的建筑物巍然屹立,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驻赤瓜礁防卫哨。赤瓜礁位于北纬9°43′,东经114°18′,是南沙群岛九章群礁西南端的一个珊瑚礁,著名的“中越3・14海战”即发生于此。从1988年我国海军首次在赤瓜礁驻军,20多年来赤瓜礁防卫哨历经变迁,从最初的“茅棚”到后来的“钢凉亭”直到今天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摄影/吴立新
南太平岛是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岛上有淡水,土地肥沃,遍地椰树、木瓜和香蕉,具有南沙群岛中其他任何一个岛屿都无法比拟的生存优势。1946年,国民党政府派遣海军收复南沙,以旗舰“太平号”命名了该岛。现在太平岛处于台湾当局的实际控制中。
这些宛若灵芝的珊瑚是摄影师吴立新在南沙群岛水下拍摄到的,其径长可达十余米。这样的珊瑚被潜水者形象地称为桌状珊瑚,长绒毯般的“桌面”造型以及珊瑚中若隐若现的热带鱼彰显出海中石桌不同于人间的风情。摄影/吴立新
除了南海,中国恐怕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轻易见到遮天蔽日的鱼群了。仅在南沙群岛,鱼的种类就多达1500种。上升的海流为岛、滩附近的水域带来丰富的养分,珊瑚礁更是为各种鱼类以及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摄影/吴立新
南沙群岛的珊瑚礁美丽却也脆弱。在南薰礁附近的水下,摄影师吴立新找到了这样一处礁石洞穴。在洋流的冲蚀下,石灰质的珊瑚礁也会形成溶洞,在白天,这些洞穴往往就是鲨鱼的藏匿之所。吴立新小心翼翼地潜入洞中,还好没有遇见鲨鱼,他的镜头只记录下湛蓝的海水和树枝般的珊瑚。摄影/吴立新
《中国国家地理》考察队四次南海诸岛考察路线图
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海域,可是一般人却对它知之甚少。为了策划制作海洋专辑,编辑部在2009年及2010年共四次派出队伍赶赴南海,主编单之蔷率队到达了中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蕴含丰富油气资源的南康暗沙以及被马来西亚侵占开发的弹丸礁等南沙要地,一路上他们拍摄了数百G的图片并写满了几大本日记。根据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我们推出这组有关南沙群岛的报道,献给所有虽不能至,但心向南海的读者。此外,考察组还完成了对西沙群岛以及中沙群岛的采访拍摄,因版面有限,暂付阙如。

责任编辑 / 张璇 高新宇 姜烈夫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