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还有一个福建
初春的福建浸泡在雨季的迷雾里,车子行走在海边,雾气从车窗的缝隙钻进来,让我享受着湿润的同时,也感到丝丝凉意。公路沿着曲折的海岸线蜿蜒向前,身旁的大海已经变成了水上农田。在福建3752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上,从随潮水涨落而时隐时现的滩涂到近海浅湾,随处可见水产养殖的围垦田、网箱,一眼望不到边。
福建处于中亚热带、南亚热带的交界,属亚热带海洋气候,气候温暖湿润。这里海阔水深,海岸线长,岛礁资源、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是贝、藻、鱼、虾、蟹等水生动植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海域之一。但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沿岸、近海渔场捕捞压力加大,传统捕捞对象资源衰退和变动,大黄鱼、墨鱼已在福建各海域形不成鱼汛,渔业捕捞只能到更远的外海甚至远洋作业。与此同时,海水养殖推向了30米等深线以外海域,田园牧歌式的传统捕捞不可避免地开始让位于海水养殖。大海变成了农场,寸土寸金,只要容得下一个网箱的地方都不会被闲置。这改变了沿海的景观,改变了大海原本健全的生态系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还继续在改变着这里的一切。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