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秦朝
寻找中国男人最早的脸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和谷 

标签: 陵墓   临潼区   历史地理   文化地理   

秦朝留给我们的遗产中,最生动和完美的,莫过于兵马俑的脸。当我们从封闭的墓穴中,取出一张张躲过2200多年岁月磨蚀的陶制面孔时,我们感到一个沉睡的意识正在被唤醒:那是一种源自东方的古老感动,正如当我们面对一位可以称之为“美”的中国男人的时候,我们在灵魂深处所感到的那种轻微跳动。
秦国的“义勇军进行曲”
有人说这是秦国的“义勇军进行曲”,秦国的士兵们就是唱着这首歌奔赴战场的。如今,这首名为“无衣”歌颂战士情谊的歌被刻录在《诗经》里,士兵们的形象则被永久地凝固在为秦始皇陪葬的陶俑身上。现代人蜂拥而至,面对两千二百年前的士兵,无语。俑阵的寂静中仿佛传来整齐宏亮的呐喊,呐喊声从士兵们的口中发出,也从他们的眼中传递出来。渐渐地,我们看清了一张张面孔:刚毅中透露着智慧、平静中蕴藏着动能。在秦兵马俑的阵列中,我们忽然发现了自己的朋友、同事,或者父亲、儿子,甚至擦肩而过的路人,这些平凡的面孔在这里变得充满韵律和耐人寻味。如果我们把这种感觉称为“美”,那么两千二百年前中国男子的美为什么能打动被现代文明熏陶过的我们呢?摄影/曾年

在时下流行的杂志封面上,在目光所及的广告影像中,无不充盈着一张张当代美女的脸,同时,也少不了俊男的脸。尽管女人脸比男人脸占有的份额要高,但却不等于男人是被放弃关注的。在几千年相对男权化的社会生活中,男人的脸,男人的扮相,不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

脸长得什么样子,有种族、家族的遗传基因,有繁衍过程中的变异,也有后天精神气质的陶冶。作为审美对象,尤其作为类型的划分,中国男人形象的标准是什么,又是谁最早制定了这个标准,它又是如何演化的?

责任编辑 / 刘晶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