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一座想象中的宫殿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第06期 作者: 段清波 

标签: 历史地理   考古地理   文化地理   长安区   

借助晚唐诗人杜牧《阿房宫赋》浓墨重彩的渲染,人们相信:一座前所未有、宏伟壮观的宫殿建筑群,见证了秦帝国的辉煌,也伴随了秦帝国的谢幕。而一项持续经年的考古成果,揭示了文献上和人们心目中的阿房宫只不过是一座“空中楼阁”;项羽焚烧阿房宫更属无稽之谈。这个结论彻底颠覆了我们的知识储备。而这一切均源于史圣司马迁,他记述的阿房宫前殿仅是一个设计规划,而非已经投入使用的豪华宫殿。
火烧阿房宫想象图
在司马迁《史记》中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的代代流传中,在晚唐诗人杜牧《阿房宫赋》“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推波助澜下,人们相信:豪华奢侈、雄伟壮丽的阿房宫,目睹了秦帝国昙花一现的辉煌。然而这仅仅是人们一厢情愿的想象。虽然这一构想并非空穴来风,但它与历史的真实相去甚远,同时也误导了人们太久太久。

阿房宫按计划有规模施工的时间前后是两年零七个月

在秦亡将近一个世纪过后,司马迁撰写了史学名著《史记》,他在《秦始皇本纪》中写到:“三十五年,……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

司马迁笔下表述的阿房宫透露出如下重要的信息:朝宫建造在渭河南岸,是统一帝国的象征,用于取代使用了140余年之久的咸阳宫;前殿是未来朝宫的主体建筑,是皇帝的办公地点;朝宫建成前暂被称为阿房宫。

责任编辑 / 李雪梅  图片编辑 / 何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