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半干旱区
落寞的昌感平原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3年第02期

标签: 沙地   基础地理   昌江黎族自治县   

海南岛也有沙漠?没错。上图即摄于海南岛西部的棋子湾附近,这里岩石裸露,黄沙蔓延,仙人掌和野菠萝等旱生植物肆意生长,这样的景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阿拉伯半岛上的滨海沙漠。据海南省探险爱好者考察,海南岛的热带滨海沙漠从珠碧江入海口延伸到昌化江下游,总面积约9万亩。由于地处半干旱气候区,这一带的沙质土层、岩层不断受干热风侵蚀,久而久之形成了这片沙漠奇景。摄影/范箐

西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朝廷在海南岛置儋耳郡,管辖海岛西部,在今东方、昌江境内分别设立九龙县、至来县。后来,九龙改名感恩(治所在今东方市感城镇),至来改名昌江。昌化江中下游地区冲积形成了开阔的平原、台地,主要覆盖昌江黎族自治县和东方市。后来,这块平原被称为“昌感平原”。据《海南岛自然地理》一书统计,这一带年降水量约800—16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500毫米,干燥度为1.3—1.96。为此,地理学者将今天昌江黎族自治县、东方市所在的地域划为“西部半干旱气候区”。

一方水土孕一方风物。《汉书》云:“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边产珍珠,故曰珠崖。”也就是说,汉武帝很可能是为获取珍珠而在海南置郡建县的。至少从那时起,内地垦民、商人大量迁入岛西。名声大噪的黄花梨本名“降香黄檀”,在海南岛东西部均有出产,但二者品质悬殊:东部地区雨水丰沛,树木生长快,材质稀疏;西部地区温热干燥,树木生长慢,花纹细腻。明清以降,朝廷命人大肆砍伐岛西的黄花梨。至晚清时期,野生黄花梨濒临灭绝。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