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花
揭开牡丹的光彩面纱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4年第03期 作者: 李嘉珏 

标签: 文化地理   生物地理   

上个世纪80年代,著名歌唱家蒋大为的一曲《牡丹之歌》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能哼唱。然而这首歌的歌词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牡丹花自古就被披上五彩的光环,大家都把她与富贵荣华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实,牡丹历尽贫寒而更加丰满的生命才是她最独特的气质所在。
牡丹品种“二乔”。摄影/栾桦

自然界里感人情致的万物中,花是相当重要的一种。而牡丹更是花中之重。“色可销魂,大可悦目,态可醉心”。人们给予牡丹“不特芳姿艳质足压群葩,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的评价。在百花之中,就大小而论,牡丹为最,最大者直径盈尺,荣华绝世,极富生气和活力,人称“生命之花”。 就色彩而论,由浅到深,牡丹集艳丽清秀于一身。正是由于牡丹的这两种品质,有些人把牡丹归入富贵艳俗的行列。殊不知牡丹其实是贫寒的宠儿,遍布中国大江南北、悬崖罅隙、雪域高原。

生长在云南中甸某地荒坡上的野生牡丹,疑为紫牡丹与黄牡丹的天然杂交品种。摄影/李嘉珏

家境贫寒的富贵花

在植物分类学上,牡丹属于芍药科芍药属植物。科学家们已经确认,芍药科是现存60个最原始的被子植物科之一,而牡丹又是芍药科中最原始的类群。目前已知野生牡丹有9个种,全部原产中国。由于牡丹花期较短,人们又将牡丹与“富贵”联系在一起,很多人误认为牡丹很“娇气”。其实从野生牡丹分布地域的广泛性与生境条件的巨大差异,我们可以发现牡丹其实出身“贫寒”,在它们身上蕴藏着无限生机。在西南广为分布的黄牡丹,有着相当顽强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它们在干燥、坚硬的红粘土山坡上仍然能够生长、开花、结果!紫斑牡丹在甘肃南部可以分布到海拔近3000米的山地,耐零下30℃的低温和严寒。当森林灌丛被大量破坏时,它们在悬崖峭壁上仍在努力求得生存。而由杨山牡丹演化而来的‘凤丹’系列品种,则能在江南一带湿热生境中健壮生长。

责任编辑 / 何亮 单琳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