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半岛生命的源泉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4年第11期 作者: 黄秀芳 

标签: 越南   老挝   泰国   河流   水文地理   

在7、8月的酷暑天里,我们的编辑记者沿着东南亚第一大河湄公河采访。从中国的青藏高原而来,向南中国海而去的湄公河,千万年来始终按照她一如既往的规律缓慢而沉着地流动,浇灌出了中南半岛上的文明之花。而今,在世界日益全球化的时代,这条河以及生活在河流两岸的人民,依然呈现出难能可贵的自然与素朴的风貌。
老挝南部的占巴塞镇,坐落在湄公河的西岸,来往需要轮渡。渡口有三四条驳船,驳船是由两条船接合起来的,也没有什么接驳设施,完全靠人力。但是在这样的渡口上,可以欣赏到一个久别了的乡村的面貌。
琅勃拉邦坐落在湄公河与其支流南康(Khan)河的汇合处,站在琅勃拉邦的最高处普西山可以眺望全城。摄影/石明

坐在从云南勐腊开往老挝琅勃拉邦的汽车上,想着即将体验的一切,心情复杂。这次的行程,是与西双版纳州旅游局联手探访湄公河,计划陆路去,水路回。湄公河是一条黄金水道,它的上游是澜沧江,携带着唐古拉山北麓的融雪和雨水的澜沧江,出了云南西双版纳后就叫湄公河。湄公河从青藏高原而来,流过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后,汇入南中国海,全长4880公里(在中国境内干流总长2129公里)。因此,我对于将穿越整个中南半岛的采访旅程,当然是既向往又有一点忐忑。

从勐腊到琅勃拉邦的300多公里路,我们都是在山里穿行。眼见得一座座山峰突起在高原之上。常常是翻过了一座山以为该下到平原了,不料前面又有一座山逼仄过来。但是我知道,湄公河就在身边不远的地方流淌着——当北部的山地和高原向西倾斜到谷地时,就是湄公河沿岸平原。而在那狭长的湄公河岸边,从北到南,老挝的几个大城市——琅勃拉邦、万象、沙湾拿吉、巴色依次排开,与对岸的泰国隔河相望。这正应验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有河流就有人类的聚居点。我们此行的第一站,是有着千年历史的老挝古都、佛都琅勃拉邦。

图片编辑 / 何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