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煤炭
中国工业的助燃剂

东北的一座座煤城对国家都是倾囊而出—如果把国家比作一个家庭,把城市比作孩子,那么东北的煤城就是满脸抹着煤灰为养活这个家而卖力苦干的最为老实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从没想过退路,直至体力透支而掏空了自己,最后,竟成为这个家庭最为沉重的负担。从抚顺西露天煤矿的剖面可以想见其产煤量之巨大。 摄影/陈韶华
去年2月,在写作我的长篇小说《挖井记》之间,我去了一次辽源市。如果不是旧地重游,我几乎忘记辽源也曾经是一座煤城,甚至忘记作为一个与辽源毗邻的居民,我也曾经依赖此地的原煤来烧饭和取暖。
汽车走的是102国道,一条清亮亮的溪水陪伴我一路。在我的记忆中,这条小溪是黑色的,那是让煤灰染的,现在煤少了,溪水就清亮了。高坡上,辽源城已经尽收眼底。辽源属吉东低山丘陵区,跨松花江和辽河两个流域,全境群山合抱,岗谷交错,地势成马鞍形。1902年清廷于此设治“西安县”,解放后50年代因位于东辽河源头而得市名,尽管如此,辽源在广袤的东北平原,仍然是一个较小的城市。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