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略的三位探险家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10期 作者: 杨镰 

标签: 古城   历史地理   考古地理   文化地理   气候地理   

斯文·赫定、斯坦因、普尔热瓦尔斯基等外国探险家不仅让世界认识了新疆,还将他们的同行吸引到新疆,使他们得以在前人探险发现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新疆,并向中国的西北深入。他们的后继者中,美国地理学家埃尔斯沃思·亨廷顿、瑞典考古学家沃尔克·贝格曼、丹麦探险家亨宁·哈士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让我们跟随这三位外籍探险家的足迹,重新认识中国的西北。
贝格曼在还不到25岁的时候就参加了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这是他在考察途中留下的照片。
亨廷顿两次深入新疆,针对气候与文明的关系做野外调查。他留下的照片非常有限,只能用这张标准照以飨读者。
哈士纶是享誉世界的蒙古学专家,被誉为“蒙古活佛的前世兄弟”,对蒙古族音乐在欧洲的传播作出巨大贡献。

罗布荒原的阿拉干驿站。2001年1月4日清晨,我早早就醒了。我们的考察队即将从此出发,前往“失踪”六七十年的“小河五号墓地”。

刚走出房间,我像着了定身法,目瞪口呆:室外白茫茫一片,一场大雪不期而至。天哪!这是在中国西部的“旱极”罗布荒原!踏上积雪,我兴奋不已又忧心忡忡。忧虑的是,我马上联想到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抵达小河后在笔记里匆匆记下的几件事,其中包括一场大雨,竟使小河一带的沙原平地成河。联想到1992年,百岁罗布老人库万听说我要去找小河,曾劝阻我:相传踏上小河的人,将不利于出行。然而,使我振奋的则是:今天我必将与小河相会。同时,立即想起美国地理学家亨廷顿在1907年做的预测:21世纪开始,中国西部干旱区将进入新的丰水期。丰沛的降水量,必将为缓解西部的生态环境提供难得的机遇。

责任编辑 / 周晓红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