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胡同绘图者
夜晚,当一切沉静下来,不知白天自行车的铃声、汽车的鸣笛是否能触动胡同深处的记忆,回想起:轿夫的脚步、马车的蹄印以及木轮的深痕。(延百亮 摄)
确切地说,在我面前展开的不像一张规范的地图:既没有正式的比例尺也没有常规的方向指标,甚至没有正规的图例符号。
但是,这张整洁、素净地图中的内容仍然吸引着我的目光,图纸上:北京的大小胡同一目了然,胡同的宽窄弯直用针管笔细细地画出来,胡同里的每一个拐角和凹凸清晰可辨;大小胡同的名称依胡同走向用仿宋体清楚地标明,不仅可以看到现在的名称,还可以看到以前曾经用过的名称,如后兵马街曾被称为南城兵马司;还能看到从前老会馆的所在地,如关中会馆在保安寺街7号;改建后成片的小区和大建筑群也有文字说明,像南华东街的中国歌剧舞剧院是在原有的乐善里和南华东里的位置上建成的;许多门牌旁还标上住宅主人的姓名,或曾经住过的名人;还能看到以前胡同里寺庙的位置,潘家胡同76号是一座弥勒庵,而不远的86号又有一药王庙;甚至还可以看到响鼓胡同和福州馆前街的交汇处有一棵高大的古树。
责任编辑 / 何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