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标记
新加坡河畔的亚洲文明博物馆
图1
图2
图3
新加坡在中国古文献中称婆罗洲(意为“半岛尾端的岛屿”),《马来纪年》则记为淡马锡 (Temasek,意为“海城”)。19世纪中期,新加坡成为英国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随着新加坡的发展,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及欧亚人大量涌入,使新加坡成为一个移民社会。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发展迅速,新加坡河对岸的摩天建筑群便是这一经济奇迹的写照。岸边一排低矮的楼房,是由货栈仓库改建的具有欧式风情的酒吧、餐馆。河北岸红色屋顶的建筑是典型的殖民地历史的标志,皇后坊亚洲文明博物馆便坐落其中。(图1)
亚洲文明是一体的,同时也是多元的。虽然喜马拉雅山脉把由孔子开创的中国儒家文明和释迦牟尼创立的印度佛教文明相隔开,但这两大文明却又在不同的地方交汇。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中国人将传统观念中所看重的现实人生融入了佛教教义,开创了印度原来没有的新宗派,并使这种佛教比在印度还流传广布。图2为中国17世纪烧制的“观音与梅瓶”白瓷,图3为亚洲文明博物馆中华展厅中的佛教造像。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