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山灵雨
震后两年看绵阳
位于江油市北的窦团山海拔高度不过一千多米,但这里却是四川砾岩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窦团山中遍布陡崖和绝壁,主峰区的三座山峰相距最近的只有十几米,在地震当中,山顶上的古建筑全部被毁,为了保护山体,当地已经对山体进行了加固。
摄影/张大明
摄影/张大明
在2008年5月12日那场地动山摇的灾难中,位于震中的北川羌族自治县遭受严重破坏,距离北川67公里的绵阳、以及绵阳境内的平武、安县、江油等地的建筑物和旅游景观也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原本秀美的山水瞬间变得满目疮痍。但是在两年之后,这里的一切已经开始变得祥和。在今年4月我们前往四川采访的几天里,绵阳境内以及山前山后的坡地上到处是开放得金灿灿的油菜花,曾经滑坡的山体上开始生长出一层浅绿,被地震撕裂的伤口正逐渐愈合。地震中形成的地质新景观,也正在逐渐显露别样的美丽。
震后改变最大的河流地貌在唐家山堰塞湖
地震造成的山崩在湔江流域形成了几十处大小不一的堰塞湖,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唐家山堰塞湖。这个地方其实叫大水村,因为村里大部分人都姓唐,所以大家都习惯称这里是唐家山。地震的时候,右岸巨大的山体整个往前推移,倾泻在河道里的泥土不仅堵塞了河道,还掩埋了住在谷底的数十户村民。如今,幸存下来的村民已经搬迁到县城另一边的邓家片区。只有左岸的楼房坪村还在,在半山腰政府统一规划的宅基地上,村民们正在赶建新房,他们的脚下,就是清亮得发绿的堰塞湖水。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