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鼎 中国油气要第二次创业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06期 作者: 施剑松 

标签: 地质地理   

窗台上的花盆里种着石笋,书架上方,一幅水墨钟馗驱鬼图俯视着整个房间,刘光鼎的豪气可以从他办公室里飘荡的酒香得到印证。“为国为民”的侠义之气是铸就他“油气之梦”的主要动力,为了给国家找到更多油气资源,他不断向既成观念提出挑战。他是第一个提出中国油气产业必须进行第二次创业的科学家,他的中国地壳运动“跷跷板”理论凝聚了他毕生对中国大地构造运动的思考,这个理论的核心议题就是:圈点中国的资源蕴藏带。

编者按:

1941年,玉门油田的原油第一次喷出地表时,中国的石油工业才刚刚起步,同时起步的是中国科学家的资源梦。我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各类资源的总量也位列前茅,但是人均资源量却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很大。为了13亿人的幸福生活,我们必须在资源领域下工夫。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科学家们凭借坚韧的努力和爱国热忱,探索着对各类资源进行勘探与开发利用。我们选取地球物理学家刘光鼎院士、地学世家孙健初、孙鸿烈父子和勘探地球化学家谢学锦院士作为这一科学家群体的代表,为了强国,刘光鼎梦想着推进中国油气产业进行第二次创业,孙鸿烈做了一辈子“青藏梦”,谢学锦把化学勘探从战术工具改造成了战略方法。他们的毕生事业见证了中国石油工业、矿产勘探技术以及地质学发展的诸多脉络。

位于渤海湾的辽河油田自1980年建成以来,一直保持着“中国第三大油田”的地位。
摄影/潘松刚

刘光鼎的外号叫“大侠”,这不仅因为他从小练武,喜看武侠小说,更因为他的做事风格。他说,我做事从来只问该不该,不计较个人得失。刘光鼎是山东人,在家里10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八。12岁,他怀揣借来的10块钱,孤身到北京投靠表伯求学。在学校里,他一面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一面异常认真地学习。在北京学习期间,因学习成绩优异,他的学费和杂费一直是全免。1948年,他顺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理论物理。刘光鼎说:“我那时是冲着学习原子弹去的,后来的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只比我高三班。”

责任编辑 / 刘晶  图片编辑 / 何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