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谷地
彩陶诉说出往日的辉煌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6年第02期 作者: 张朋川 

标签: 乐都县   考古地理   历史地理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青海的乐都县柳湾村附近出土了大量的史前彩陶,中外考古学界为之震撼。为什么中国如此之大,却单单在青海这篇土地上发掘出造型如此奇特、纹样如此丰富、数量如此惊人的彩陶?本文作者从事彩陶研究长达20年之久,他为我们讲述了青海彩陶之谜。
柳湾彩陶博物馆里564号墓葬复原图,系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人头形器口彩陶壶

1974年春天,时值文化大革命进入后期,位于湟水中游的乐都县东的柳湾村,发生了司空见惯却又是不寻常的事。柳湾村坐落在湟水流域的最大河谷之中,是个少为外界所知的村庄。柳湾的农民正处于“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中,轰轰烈烈地平田整地,稀里哗啦地黄土大搬家,于是埋藏在地底下数千年的陶器等文物,嘁哩喀喳地被挖了出来,有心人拣其中漂亮的彩陶带回家中。一位在柳湾村作巡回医疗的军医,在农民家中见到了这些出土的彩陶和石器,他挑选了一些样品,送到青海省文教局。省文教局立即派人到柳湾调查,先后征集了一批精美的彩陶,其中一件是浮雕裸体人像彩陶壶。在这件壶腹的一面,以浮雕加彩绘的手法做了一全裸站立人像,人像两腿的外侧,分别绘着带爪指的折肢纹。壶腹的另一面上,绘有黑色的变体神人纹。这件彩陶壶上的浮雕人像和神人纹,是人和神的共同体的两种不同形式的表现,堪称原始艺术的瑰宝。浮雕裸体人像彩陶壶的发现和发表,引起了考古界的轰动,专家们纷纷写文章进行讨论,还对人像的性别进行了一番争论。有的认为是男,有的认为是女,甚至有的认为是中性。这种争论实际上含有对当时社会属性是处于父系社会还是母系社会、或是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不同看法。

柳湾考古发掘队雇请了当地的农民进行墓葬的发掘工作,一时间柳湾村漫山遍野都是农民在拿着探铲进行地下墓葬的钻探工作。

国家文物局和青海省文教局对柳湾发现的文物十分重视,1974年夏初,就组建了柳湾考古发掘队。我第一次去柳湾是在柳湾考古发掘刚开始之时,当时我在甘肃省博物馆工作,我们应邀去柳湾参观和研讨,从兰州乘坐吉普车前往柳湾。车子先是顺着黄河走,从河口过黄河西拐,就算告别了黄土高原的西端。又顺着湟水西行,到了海石湾,这里的红土层较厚,1947年在这一带勘探石油时,发现了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隔着大通河,我们看见青海省民和县的马厂塬。这是一座顶部平坦的山梁,1923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马厂塬一带收集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彩陶,以后与此相类同的文化遗存,被称作马厂类型。车过大通河桥,便进入民和境内,土质也由红变黄,公路两边对列着粗大的杨树。车子一路平平坦坦地驶到了乐都境内的高庙镇,从高庙东折到柳湾只有2公里,道路两边种的是柳树。柳湾村北面屏靠柳湾坪,南面不远是湟水,东西两面是台地,柳湾是个柳树成阴的簸箕状的湾子,柳湾的名字可能就是由此而得。

责任编辑 / 单琳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