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梦
十载坚守
标签: 文化地理
图为2007年5月的北京房展会。摄影/史 丽
我对家,是有强烈归属感的,这也许是源于我的经历吧。我出生在张家口,父母是北京知青,16岁那年,我的户口转回了北京,开始了在舅舅家借住的生活。对房子的渴望,就从那个时候开始萌生,一所属于自己的小房子,就是一个家。我习惯于在脑海中勾画它的样子,它应该舒适而温馨,可以仰仗和支配,我会随心所欲地布置它,而它,也将包容我的慵懒,抚慰我的敏感和偶尔的脆弱。
工作后的第二年,我有了自己的第一所房子,是租来的,偏僻而寒冷。那是铁路边的一排平房,在北京西南边的马连道,只有公共厕所和所有住户共用的简陋厨房。我对那个冬天的萧瑟和清冷印象深刻。半年之后,我搬家了。我租下了市区一间只有6平方米的小房间,一张床几乎占了一半的空间。每个周末,我都会把所有的地方打扫一遍,甚至钻到床脚底下一遍一遍地擦,直到一尘不染,然后满身大汗地坐在地板上,惬意地看着屋里的一切。小屋成了我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依托,陪我走过了好几年的岁月。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