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伟岸中国
孙中山的东方大国梦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06期 作者: 陈东林 

标签: 历史地理   文化地理   

20世纪初,“现代中国之父”孙中山为贫穷落后的中国构建了一个通过实业救国的东方大国之梦。作为一个政治家,孙中山既带有浓厚的浪漫、理想主义色彩,又具有强烈的爱国务实情怀。在对中国的地理、资源、国力进行认真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他为国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建国方略》。在实业计划中,四通八达的港口、铁路等方面的建设,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虽然他的实业救国梦曾因客观环境的制约而举步维艰,但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他所构建的伟岸中国正在变为现实。

编者按:

每一位有抱负的领袖面对中国这样的泱泱大国时,都忍不住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是在做强国梦、大国梦:20世纪初,孙中山一部洋洋十几万言的《建国方略》,细数他的实业救国计划:修铁路,建大港,开发三峡水电资源等。然而他的梦想只有在今天才能得到实现。50余年前,毛泽东以惊世骇俗的气魄,敢叫日月换新天。他改造国土的梦想仅仅从他治水的一系列口号中就能窥见一斑。它们曾经是那样鼓舞人心,令几亿中国人无往不前。1978年,当一生三起三落的邓小平再一次迎来他的政治生机时,他那务实的小康之梦,却从此让中国人走上了富裕之路。从深圳到浦东,从东部到西部,从封闭到开放,中国真正有了可以强大的基础。

民国初年,孙中山提出了宏伟、全面的铁路建设计划,其中最富创意的设想莫过于高原铁路的建设。孙中山详细列出了拉萨—兰州线、拉萨—成都线、拉萨—大理线等16条具体规划,并指明“此是吾铁路计划之最后部分,其工程极为繁难,其费用亦甚巨大”。随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全线通车,孙中山的浪漫设想已变为现实。

“欲振兴实业,必自修造铁道入手”

诗人如梦,浪漫多情。孙中山是职业革命家,反清兴中,讨袁护法,不曾有梦的浪漫。但是,他却以三民主义为魂,在戎马倥偬间留下了一个旦夕以求的梦——建设一个现代企业星罗棋布、铁路港口四通八达的东方实业大国。

责任编辑 / 李雪梅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