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洞庭东山编纂清朝“国家地理”
今年7月份,我去了洞庭东山。这个洞庭不是湖南的洞庭,而是苏州南边的洞庭。“洞庭”一名,好听,而且古老。《庄子.天下》里讲:“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后人注释曰:“洞庭之野,天地之间。”原来“洞庭”有广庭、广野的意思。也许因循了这个意思,人们把宽广的水域也称作“洞庭”湖。
除了湖南的洞庭湖,“洞庭”也是太湖的别名。左思《吴都赋》:“指包山而为期,集洞庭而淹流。”这里说的洞庭就是太湖。太湖东岸有山,遂称洞庭山,两座山峰,一东一西,东面的叫洞庭东山(也称东洞庭山),西面的叫洞庭西山(也称西洞庭山)。西山在湖里,有桥与陆地通。东山原来也独立水中,元明以后,渐渐与陆地相连,成为半岛。东山主峰海拔293米,称莫厘峰。洞庭东山是碧螺春茶的故乡,嗜茶的人应该都知道。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