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
让大熊猫重返自然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2年第03期 作者: 沈孝辉 

标签: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生物地理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为建立大熊猫走廊和恢复大熊猫高质量的栖息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自从大熊猫惹人喜爱的形象成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标志和全球自然保护运动的一面旗帜、一种象征以来,卧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国际合作研究大熊猫的典范,也就名正言顺地成为当今“朝拜”大熊猫的圣地。这里发生的一切变化也就同时具有了新闻性,凡是与大熊猫有关的事情都能引起世界的关注。

这只正在树上嬉戏的大熊猫,不经意间,被美国摄影师黄光环摄入镜头

不久以前,我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看到一篇题为《以卧龙自然保护区为例谈保护区的生态退化》的文章。作者刘建国系美国州立密歇根大学教授,它通过对卧龙保护区建立前后一些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自1975年以来大熊猫高质量的栖息地非但没有增加反而不断减少,其消失的速度不仅比保护区成立之前快得多,甚至超过保护区外的周边地区。作为一个环保工作者,对此,深感不安:《科学》杂志所提供的数字准确吗?卧龙是否存在森林破碎化和质量下降的问题?圈养大熊猫回归自然和野生大熊猫摆脱濒危困境之路还有多长?我带着这些问题于2001年的深秋动身前往卧龙。

责任编辑 / 李志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