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的风景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1年第09期 作者: 伍立杨 

标签:

长夜茕独,一灯莹莹,人在都市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像一颗悄然无声息的浮沤 ,有惨悴之容,无欢娱之意。世俗生活的毁人,生趣的消弥,是惊人的。曹寅说:“驾驭气每厉,驰驱乐久无。”即感此意而发。这时候读读《中国植物图鉴》之类书,聊可释怀。若谓野牡丹:叶椭圆形,有短柄,对生,叶面多粗毛,有五条纵行粗脉,夏日,茎梢出短梗开花,花瓣五片,形大,淡紫色,颇美丽。以上说形态。有说它的生态,则谓:常绿灌木,山野自生,分布粤闽川等地。纵目读下去,那些图绘也随文字活跃起来,仿佛是在深山的更深处,虫声清越,浓翠湿衣,空山无人,水流花谢,感觉很舒服。这样的书,其实也就是诗了。

虽置身现代,舟车之力远过古人,然于自然风景的疏离,也过于古人。比起三百多年前的徐霞客来,逊色多了。清寒的士子,俗尘万斛 ,哪有好怀?更以果腹尚属难期,而舟车之便利,也非能随意假借,故比之有轿夫随行的霞克先生来,吾侪只好低眉长喟了。“避暑分居,荒伧无度,科头跣足,日伍村农,颇有溪山,足供游眺,唯于风清露白之夜,偶遇故人,辄不胜天各一方之感耳。”这是陈布雷写给胡寄尘的信,读这样的文字,真可以不必亲临溪山了。这是风景引发的人生悲悯。徐霞克说:“涉涧而南,透峡西出,则其内平洼一围下坠如城,四山回合于其上,底圆整如镜。得良畴数千亩,村庐错落,鸡犬桑麻,俱有灵气,不意危崖绝蹬之上,芙蓉蒂里,又现此世界也。”“乃得引水之塍,其中俱已插秋遍绿;峡中所种,俱红花成畦,已可采矣。”(《滇游日记·第九卷》)看来霞克先生已融化为自然精灵的一分子了。为道所亲历,他是不避文词繁丽的。更不失质实详密之体。他的形容物态,摹绘情景,都做到雅丽自赏,足以移动人已之情。除了可以怡悦自己的心眼,更可持赠我辈后来者,在如此文字氛围中,似已不必多事涉 山水之间了!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