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知道世界上的路
渐行渐远的 驴车景观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3年第10期 作者: 刘亮程 

标签: 库车县   文化地理   

在塔里木盆地广袤的大地上,
奔走着一种古老的交通工具
——毛驴车。
三千多年前的农耕时代,
毛驴这种可爱的四蹄动物就开始载着人们,
慢慢悠悠地在绿洲上生活。
如今,随着经济高速发展,
这些有生命的代步工具却在被没有生命的机器取代。
这是一种被作者发现的令人遗憾的新人文景象:
几千年来形成的独特的驴车景观正在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毫无特色的
三轮摩托车。
在交通不便的年代,
毛驴车是新疆农村家里不可缺少的运输工具。在乡野间,纯朴的维吾尔大叔,戴着做工精细的帽子,肩头扛着坎土曼,赶着驴车走在乡间小路上;年轻的农妇坐在毛驴车上,怀里抱着孩子,双腿晃晃悠悠,头巾在风中飘动。这些你随处可见的景象,成为新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库车老城的巴扎
毛驴的集会
库车的4万头毛驴,
有3万头在老城巴扎上,1万头奔走在
赶巴扎的路上。男人坐在辕上赶车,女人、孩子、货物,全在车厢上。车挨车、车挤车,驴头碰驴头,买卖都在车上做(摄影/叶金)。
巴扎里不计其数的载着牲畜及各类农副产品的毛驴车,在主人的驱赶下穿梭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巴扎旁边干涸的河床里,更是云集着上百辆歇息的毛驴车,场面颇为壮观。

通驴性的人

我写过《通驴性的人》,写过《驴车上的龟兹》。在长篇小说《凿空》中,我写了一群即将被机车替代的驴,在那个被石油井架包围的南疆阿不旦村,毛驴车依然是主要的运输工具,路上的驴蹄印比人的脚印多,蹲下看驴腿比人腿多,村庄的一半是驴的,一半是人的。从远处听村里只有驴叫,走近了才能听见人声。村庄的所有声音笼罩在驴叫声里。驴一直用叫声抵抗机器的到来,第一台链轨拖拉机进村时驴跟在后面叫,胶轮拖拉机进村时驴跟在后面叫,小汽车和三轮摩托车进村时驴跟在后面叫,驴见不得比自己声音大的东西。驴跟这些外来的机器比叫声,比了几十年,驴逐渐的没声音了。这是我亲历的驴的末世。我已好久没听到一声驴叫了。

我正在创作的小说《捎话》中,写了一头浑身刺满佛经,从于阗往喀什长途传送经文的驴。那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和于阗佛国正进行着长达百年的战争,人和马的生命耗费其中,驴在一旁干农活,驮运柴禾谷物,斜眼看人打仗。骑驴打不成仗,驴不会像马一样傻傻地为人冲锋陷阵。驴遇事退缩。那是千年前的毛驴。我在龟兹佛窟壁画上看见过更早的毛驴,被一个听经的农夫牵着,偏头侧耳,和人一样虔诚用心,模样也跟现在的毛驴一样,鸣叫声肯定也一样,我相信驴没有改过口音。变化的是人。

责任编辑 / 康静  图片编辑 / 宋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