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在天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4年第09期
是配角
却也不能忽视
图片拍摄于大足南山三清古洞,柱身上盘绕一龙,怒目圆睁,鳞甲森然,腾云驾雾,是宋龙的佳作。与之类似,大足宝顶山大佛湾14号窟毗卢道场内,也有蟠龙绕柱、昂扬欲飞。龙作为传说生物,早在先秦时就成为先民信仰,集合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神仙方术等。外来的佛教、本土的道教,均与传统的龙文化相融合,在石窟艺术中,龙成为难以忽略的装饰元素。摄影/洛卡奇
却也不能忽视
图片拍摄于大足南山三清古洞,柱身上盘绕一龙,怒目圆睁,鳞甲森然,腾云驾雾,是宋龙的佳作。与之类似,大足宝顶山大佛湾14号窟毗卢道场内,也有蟠龙绕柱、昂扬欲飞。龙作为传说生物,早在先秦时就成为先民信仰,集合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神仙方术等。外来的佛教、本土的道教,均与传统的龙文化相融合,在石窟艺术中,龙成为难以忽略的装饰元素。摄影/洛卡奇
道教之龙 可飞天,可乘骑,可通神
大足南山摩崖造像是少见的道教石窟,其三清古洞东壁上雕春龙起蛰,龙头向北回顾昂起,三爪踏山石上,一爪握珠,腾空而起。摄影/洛卡奇
大足南山摩崖造像是少见的道教石窟,其三清古洞东壁上雕春龙起蛰,龙头向北回顾昂起,三爪踏山石上,一爪握珠,腾空而起。摄影/洛卡奇
春龙起蛰是古代绘画的常见题材,展示万物复苏景象。道家文化中,仙人乘龙升天,遨游四海,龙可沟通天人,也是修炼成道的象征。南山上,还有一个龙洞,此龛只雕出一龙,颇为罕见。摄影/洛卡奇
佛教之龙
由蛇进化而来的守护神
图为宝顶山大佛湾12号龛(摄影/丁海秀),山体上方有清泉流出,工匠因势利导,在崖壁上雕九龙,引导泉水从正中下方的大龙口流出,为下面的悉达多太子沐浴,十分巧妙地表现佛经中的“九龙浴太子”:佛陀刚出生时,有龙驾空而来,为其洗浴。龙众是佛教护法神天龙八部之一,可呼风唤雨、保护佛陀。其梵语Naga,原意为蛇,传入中国后化身为龙,经常作为装饰出现在台座、柱子等处。
由蛇进化而来的守护神
图为宝顶山大佛湾12号龛(摄影/丁海秀),山体上方有清泉流出,工匠因势利导,在崖壁上雕九龙,引导泉水从正中下方的大龙口流出,为下面的悉达多太子沐浴,十分巧妙地表现佛经中的“九龙浴太子”:佛陀刚出生时,有龙驾空而来,为其洗浴。龙众是佛教护法神天龙八部之一,可呼风唤雨、保护佛陀。其梵语Naga,原意为蛇,传入中国后化身为龙,经常作为装饰出现在台座、柱子等处。
图系北山136号窟中心柱,最下层刻画须弥山,飞龙盘山,张牙舞爪,护卫佛法。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