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佛 巴山蜀水间的永恒微笑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4年第09期 作者: 骆文 

标签: 文物故事   古迹探秘   

他一出现,就并非正襟危坐、供人礼拜的偶像,而是以浪漫而戏剧化的场景设置,来表达 『以心传心』 的玄妙,最终在巴蜀禅宗兴盛之际, 成就了石窟艺术最后殿堂中的永恒微笑。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曾幸运地参观过不少石窟,而四川安岳圆觉洞的10号龛,给我留下了甚为深刻的印象。龛的主体,是一尊约莫五六米高的释迦牟尼佛造像。主尊赤足站立在莲座上,身体微转右侧,宝相庄严,双目含笑。左手托在胸前,右手食指与中指举起,似结说法印,又似拈起花叶。顺着主尊的视线看向其右下方,面带微笑的迦叶尊者站立在侧,正双手合十,虔诚仰望。整龛表现的正是禅宗“拈花微笑”的公案。

佛法心传
拈花微笑禅意深
图为安岳圆觉洞第10号龛拈花佛像局部,像高5米多,面向右倾,左手仰掌呈捧物状,右手食指与中指举于胸前,似在结说法印,又似拈起花叶,面容饱满庄严,双目、嘴角微带笑意,表现的正是佛教禅宗中拈花微笑的公案。佛像有火焰纹桃形头光和椭圆形身光,头光外周是佛教造像中常见的火焰纹,头光与身光上浮雕着花卉,将“花”的意象进一步强化。
摄影/洛卡奇

有一个瞬间,我突然领悟到这组造像的特别之处:与绝大多数或正襟危坐或肃穆站立的佛造像不同,这龛造像具有极强的戏剧性。它并不像其他佛像那般面向众人、等待芸芸众生的敬拜,而是转身侧向、专心致志地演绎着一个微妙而又充满玄机的刹那。

责任编辑 / 马赛屏  图片编辑 / 唐可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