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 失落50年的茶叶之城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4年第05期 作者: 李瑈 

标签: 文化遗产   文化符号   

20世纪90年代,一批台湾茶人辗转来到易武,开始了普洱茶的寻根之旅。由此,沉寂半个多世纪的易武,再次进入人们视线中,一个由易武创造的普洱茶的黄金时代,也从历史的尘埃中浮现而出。
易武为王
因为茶,备受瞩目
在普洱茶界流传着这样的俗谚,来形容新六大茶山:“易武为王,景迈为后。左相班章,右将勐库。南糯在前,布朗在后。”易武,唯一一个在古、新六大茶山中均占有一席之地的角色,领衔普洱茶的头号大名。图中,两位易武茶农正在背负竹篓,行走于山间小溪间。在易武,山山有茶园,处处有人家。
摄影/封宇

台湾茶客的朝圣

1994年8月,第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云南昆明闭幕。自七年前两岸关系缓和以来,就一直有台湾茶商到云南走访普洱茶的各个产地,此次会议中也不乏他们的身影。像陈怀远、吕礼臻、曾至贤等20多位台湾“中华茶艺促进联合会”的成员,就决定在会后去寻找一个名叫“易武”的地方。

他们对易武的执念,说起原因来倒是颇有意思,当时这些台湾藏家从香港收来的老普洱茶饼,内飞上往往写着“易武正山”这一地名。所谓内飞(内扉),出现于19世纪末,它是一张绘有图案并标记着茶叶产地的纸片。使用时,直接将内飞压进茶饼内,顾客一看上头的字,就知道买来的茶叶出自哪家茶庄。由于内飞不像包装纸那样可以随意拆换,因此也能起到防伪标识的作用。

责任编辑 / 安洋  图片编辑 / 魏嘉澍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