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韩故城 谁主霸王之业
2016年,《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第六辑整理报告发布。作为保存先秦古籍原貌的珍贵文献,它的每一次整理报告都引起无数人关注。这一辑新发现了5篇佚失文献,其中有3篇专门记录郑国史事,分别是《郑武夫人规孺子》《郑文公问太伯》和《子产》。
争霸春秋
两大诸侯国的都城
东周初年,新兴的诸侯郑国秉持权柄,兼有临近洛邑的地利,挟天子以令诸侯,号为“春秋小霸”。其营建的国都,今名郑韩故城,遗址仍旧高耸盘踞,最高处达18米,最宽处60余米,昭示着郑国的霸业之基。图为北城墙中段。战国时,郑国为韩国所灭,韩国亦将国都迁至此地,继续维持了100余年。
两大诸侯国的都城
东周初年,新兴的诸侯郑国秉持权柄,兼有临近洛邑的地利,挟天子以令诸侯,号为“春秋小霸”。其营建的国都,今名郑韩故城,遗址仍旧高耸盘踞,最高处达18米,最宽处60余米,昭示着郑国的霸业之基。图为北城墙中段。战国时,郑国为韩国所灭,韩国亦将国都迁至此地,继续维持了100余年。
郑国,是春秋初年一个存在感极高的诸侯。开国之君郑桓公是周宣王的亲弟,最初受封于“棫林”(可能在陕西宝鸡凤翔),不久又徙封到“拾”(今陕西渭南华州区)。西周末年,再度东迁至今天的河南新郑。后来,周平王迁都洛邑,毗邻的郑国是王室最重要的依靠,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祖孙三代以“王臣”身份秉政,在春秋五霸崛起之前率先称霸诸侯。之后的列国兼并时期,郑国又是齐、秦、晋、楚等一流强国争霸战争的中心。春秋晚期,郑国执政子产以高明的外交辞令闻名诸国,后世学人评述道,后半部《左传》,“全赖此人生色”。如此煊赫一时的诸侯,直至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国祚长达432年之久。
图片编辑 / 魏嘉澍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