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山理水 宛自天开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3年第09期
楼包山 咫尺山林眼前现
从乾隆花园遂初堂后檐廊望去,延趣楼与野趣天成的楼前假山蹬道相衬。由于檐廊与延趣楼一层相连,由此把假山“包围”起来。仅从一隅,即可窥见第三进院“楼包山”的特色。楼中之人,足不出户就可观赏到真假难辨、咫尺山林的风光。
从乾隆花园遂初堂后檐廊望去,延趣楼与野趣天成的楼前假山蹬道相衬。由于檐廊与延趣楼一层相连,由此把假山“包围”起来。仅从一隅,即可窥见第三进院“楼包山”的特色。楼中之人,足不出户就可观赏到真假难辨、咫尺山林的风光。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六十岁的乾隆皇帝走过了人生中的甲子。当隆重而热烈的六旬大庆过后,为了践行即位之初的诺言,这位皇帝即下令修葺宁寿宫,以做为“禅让”后的优游颐养之所。史上历朝太上皇宫的选址和兴建,基本上都不是由太上皇自己做主,因此所建的太上皇宫规模既小,又无立意与情寄。乾隆皇帝则不同,他要按照自己的心意,构建一个全新的太上皇宫,在皇宫的西路,还特意设计了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秘密花园”。可要在皇宫大内营建一个花园,却面临着诸多限制,其中非常“致命”的一点,就是自然景观不足,无山可依,无景可借,甚至无水可引。怎么办?只能以非凡之匠心,来施展中国园林的“叠山理水”大法了。
首先是叠山。掇山置石是我国独有的造园艺术手法,始于秦汉“一池三山”的神仙思想。古代造园家,往往会根据山石的形状、纹理、色彩、质地等特点,因石、因地塑造出峰、壑、洞、峦、涧等不同形状的假山,通过对真山真水的高度抽象和提炼,使人足不出户便能神游万里山河。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