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针绣:为乱真而生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0年第06期 作者: 初芽 

标签: 文化符号   发明与技术   

上世纪30年代,江苏常州的大家闺秀杨守玉,一改传统刺绣『排比其线,密接其针』的老法,以长短不一、交叉重叠、分层加色的新法取代。其灵感,来自于西洋绘画。这是中国刺绣与西洋绘画的碰撞和融合,它让古老的刺绣,发生了一种奇妙的质变。
激情乱针
这是乱针绣传人孙燕云的代表作《赵氏孤儿》。其头部及面部绣得绵密细腻,背景部分的针迹纵横交错,整体显得色彩斑斓,恣意奔放,将铿锵激越的人物形态,表现得十分传神。
乱针绣小蜜蜂手包

1952年,亚太地区和平大会在北京召开,发起人之一的郭沫若,接到华东艺专校长刘海粟的一封信。信中,刘海粟向他提及一位女士的刺绣绝技“奇意密思,多有创造”,并盛赞该女士的作品,“以针为笔,以思为丹青,使绘画与绣工融为一体。自成品格,夺苏绣湘绣之先声,登刺绣艺术之高峰”。

在刘海粟的引见下,大会成员见识到了这位女士的两幅作品——《斯大林像》和《毛泽东像》,并立即被那立体而逼真的绣作深深震撼了,一时间争相传阅。

责任编辑 / 马赛屏  图片编辑 / 陈敬哲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