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洗脸经
“世人莫笑老蛇皮,已化龙鳞衣锦归。”这是宋朝千古名相王安石寄语舅父的自嘲诗。王安石才志高洁,然而也邋遢得出了名。一次,家人看他面色发黑,便请来郎中诊病,结果无恙,只是脸上的泥土太厚。也许你会以为,这是古人没有洁面的意识?非也。

洁面标配“面盆架”
在没有盥洗室的年代,脸盆架也是家中的一样精美陈设,像上图这只清代紫檀雕花洗脸架,它的结构与鼓架类似,上端设计有巾架,其上布满精美的木雕。木架与一只刷得空前干净的铜盆一起,成为那个时代完成洁面盥洗的标配。
供图/FOTOE
在没有盥洗室的年代,脸盆架也是家中的一样精美陈设,像上图这只清代紫檀雕花洗脸架,它的结构与鼓架类似,上端设计有巾架,其上布满精美的木雕。木架与一只刷得空前干净的铜盆一起,成为那个时代完成洁面盥洗的标配。
供图/FOTOE
四书中的《大学》,提到一只三千多年前商汤用来盥洗的铜盘,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提醒用者,日新其身,也要日新其德。革新家王安石怎会不明此圣贤之理?那么是当时洗脸不太方便吗?其实古人洗面的用物,既多样又高级。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